农苗网

|

安徽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安徽苗木资讯

安徽苗木资讯

  • 城市之美在于青山绿水,行走于巢湖各处,河畅水清,绿林环绕……一幅幅动人的绿色画卷徐徐铺展,映射出安徽省巢湖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巢湖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市”目标,念好“山水经”,写活“绿文章”,持续推进森林村庄、森林城镇、森林城市、森林长廊“四森”建设。2018年以来,巢湖市全面增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将17.63万亩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保险,
    阅读全文
  •   ◎ 去年全省造林137.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4.8%  ◎ 完成“四旁四边”成片造林29.7万亩、道路绿化2764.6公里  ◎ 27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达35处   3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9年安徽省国土绿化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我省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林长制改革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
    阅读全文
  • 5月3日消息:安徽省林科院近日在安庆市宜秀区首次利用无人机投放生物天敌花绒寄甲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投放数量超过11万只。花绒寄甲可有效治理松材线虫病,具有搜索寄主能力强、自主繁殖持效期长、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每年五六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而三四月份是投放天敌昆虫的较佳时机。用无人机投放花绒寄甲不仅可降低成本,还解决 了人工投放不均、高山陡峭地无法投放等问题。据安徽省林检局在去冬今春对松毛虫
    阅读全文
  • “”之间的水泥砖,一看就种菜的天堂。“近年来,许多城市居民不得不采取农村土地几千亩,提高各种食品卫生,体验“城市农民”的美好生活。事实上,不下乡,自己的阳台,也可以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小花园”。记者了解到,豌豆苗,大麦属(豆芽)推广使用这种阳台蔬菜,合肥大约有20,000市民将自己的阳台变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 阳台 ,“蔬菜”绿色无危害 一小碗,绿豆芽茁壮成长,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盆绿色植物。
    阅读全文
  • 安徽省林科院近日在安庆市宜秀区首次利用无人机投放生物天敌花绒寄甲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投放数量超过11万只。花绒寄甲可有效治理松材线虫病,具有搜索寄主能力强、自主繁殖持效期长、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每年五六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而三四月份是投放天敌昆虫的较佳时机。用无人机投放花绒寄甲不仅可降低成本,还解决 了人工投放不均、高山陡峭地无法投放等问题。据安徽省林检局在去冬今春对松毛虫越冬虫情调查,
    阅读全文
  • 8月29日,安徽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关注森林活动工作要点和组织机构工作规则。安徽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森林、保护生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会议提出,要找准目标定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以更高站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更大力度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要以最大限度满
    阅读全文
  • 近年来,安徽亳州依托全市林业资源,基于招商引资、“放管服”、政策扶持等举措,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林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7.6亿元,较2020年增加11.6%。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动力。印发《亳州市集体林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和《关于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县区积极推进集体林权进入平台交易,让“沉睡”林权“变现”,换取“源头活水”反哺林业发展
    阅读全文
  • 安徽省宣城市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坚持生态立市,以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推进生态底线和经济发展同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有力提升了林业综合效益。以改强“治”,提高林业治理能力。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级林长巡林履职媒体公示制度和乡村两级林长履职公示公开制度,每季度公示县级林长、每月公示乡村林长履职动态。建立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市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林长制社会监督员”制度,协同
    阅读全文
  • 近年来,滁州市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以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三树”和精品苗木“一苗”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生态惠民、产业富民新路——“三树一苗”,绿了荒山富了民 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林农在麻栎林养殖的柞蚕喜获丰收 明光市黄寨草场(本栏图片由滁州市林业局提供)   示范引领 “一粒果”铺就一条富民路  1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全椒县石沛镇的安徽太禾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郑莉华正带
    阅读全文
  • 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科研人员在该保护区开展联合考察中发现亚洲罕见的热带湿润雨林隐翼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文红介绍,他们在考察中发现,在约50公顷的一片热带雨林中,残存着一片保存较为完好的隐翼林。作为上层优势树种的隐翼,最大一株目测树高约30米,现场实测胸径约120厘米,远比云南其他地区的隐翼树高大。“经文献初步考证,在热带东南亚地区
    阅读全文
  • 9月8日消息:“百里黄山皆画卷,这里风韵较高的生态环境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9月初,趁着G20峰会期间单位调休放假,来自杭州的张先生携家人畅游黄山。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黄山等景区充分发挥与浙江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杭州承办G20峰会,美丽景致吸引众多杭州游客纷至沓来。从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到出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从实施
    阅读全文
  • 11月22日,黄山贡菊主产区安徽歙县北岸镇金竹村,村民胡海玉(左)正在喜笑颜开地晾晒新采的药菊。 金竹村是黄菊种植原产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孕育的黄山贡菊品质较高。今年该村800亩贡菊预计产量40吨,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每公斤100元算,全村贡菊收入将达400万元,户均收入超万元。 黄山贡菊名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并出口东南亚等地。近年来,歙县扩大黄山贡菊种植面积
    阅读全文
  • 2月21日消息:开春以来,皖南大地天气持续晴好,气温逐渐回暖,茶乡祁门各地的茶苗销售也随之进入旺季。连日来,该县各茶苗基地里苗农们忙着起苗、打包、运输,从各地赶来采购优良品种茶苗的茶农、茶商也是络绎不绝。记者在箬坑乡绿洲家庭农场茶苗基地里看到,村民们正在苗圃里忙着“起苗”,同时将茶苗按一百株一小捆、一千株一大捆的数量捆扎好,等待买苗人装车起运。按照农事惯例,立春后惊蛰前是茶苗移栽的黄金期,也是茶苗
    阅读全文
  • 今年以来,安徽省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8月,安徽省林业局会同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认定第二批21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已达44家,利用林地面积超110万亩。7月,在全省市场化推进林业项目推介会上,安徽省林业局现场和书面推介了9个森林康养产业项目,总投资额59.63亿元。截至8月
    阅读全文
  • 安徽省林业局、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联合发布《安徽省主要乡土树种名录》,为全省广大林农林企和基层林业部门合理选择造林绿化树种、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高造林绿化水平、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提供依据。名录收录乔木、灌木、木质藤本、棕榈类、竹类植物146种(含亚种、变种),对各树种的树种特性、适宜生长环境、抗逆性、主要用途和在皖适栽区域进行了简要描述。按照适宜绿化类型划分,收录的146个乡土树种
    阅读全文
  • 9月28日,安徽省马鞍山市林长制改革成就展在雨山湖公园举行。展览汇聚了马鞍山市2018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取得的工作实绩、特色亮点、典型案例,展现了林长制改革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18年,马鞍山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为抓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年来,全市在“长”字上下功夫,健全四级林
    阅读全文
  • 8月下旬,安徽省滁州市14家林业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滁州市林业产业联合会平台,首批入会会员59家。今年以来,滁州市坚持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推进林业发展,依托市林业产业联合会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更好调动市场力量参与林业保护发展。连接企业。平台积极联系各类涉林协会、学会,打造顶格服务平台。不断纳入企业小个体,加快构建产业全链条,推动形成发展大生态。利用平台抓招引,把优质林企“引
    阅读全文
  • 今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严守耕地红线,坚持保护与发展齐抓并进,从三个方面入手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模式,破解林业发展瓶颈,凸显出皖北地区林业特色。一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开展城市绿化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结合林拥城、苗圃、百草园、水上乐园和美丽村镇等项目建设,栽植各类苗木53万棵,新增绿化面积约1.3万亩,建设城市绿道64.4公里
    阅读全文
  • 安徽省林业局近日确定并公布第一批21处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首批种质资源库分布在全省11个市,收集保存的植物主要有青檀、金钱松、榧树、花榈木、泡桐、檫树、银缕梅、香果树、榉树、石榴、砀山酥梨、霍山石斛。安徽将进一步加强全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对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定期监测和补充更新,以提升完善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质量,使林草种质资源库真正成为林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林木良种的选育推广中
    阅读全文
  • 安徽省宣城市落实为民办实事精神,对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损害事件开展专题调研,宁国市和旌德县在全省率先实施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保险理赔。经过一年来的试验、总结与推广,2021年全市7个县(市、区)陆生野生动物损害保险理赔已实现了全覆盖,全年理赔5602件,赔付资金279万元,2022年1月至9月已理赔1205件,赔付资金232万元。  宣城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野猪种群因天敌少、繁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