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苗网

|

安徽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安徽苗木资讯

安徽苗木资讯

  • 近日,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印发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工程规划任务,国土绿化动员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1%,森林蓄积量达到2.9亿立方米。方案围绕编制绿化规划、保障绿化用地、优选绿化树(草)种、建设绿化项目、统筹城乡绿化、强化生态保护、提升绿化质效七个方面部署工作
    阅读全文
  • 9月14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林业局、芜湖市林业技术中心、芜湖市林学会会同无为市林业局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森林质量,普及碳汇知识”。活动在无为市周家大山林场开展,通过对林业特色知识进行科普,促进公众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参与生态建设活动。活动过程中,举办方发放了《安徽省森林抚育实施细则(试行)》,宣传了《生物安全法》,讲解了生物安全和自然保
    阅读全文
  • 秋日的霍山县东西溪乡,山清水秀、游人如织。这个热闹的旅游景区,几年前还是冷冷清清的。尽管有着优美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资源,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条件落后,百姓们只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以前,虽然自然资源好,但外面的人对我们这地方了解很少。家家户户就那么几亩山场,比较分散,收入不行。”安徽省霍山县东溪西乡西溪社区村民汪全平说。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积极探索集体林权改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用绿
    阅读全文
  • 安徽省林业局今年深入推进窗口审批服务便民化,通过马上办、就近办、随时办、集约办等高效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截至9月30日,安徽省林业局窗口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232件,提前办结率达95%,窗口服务满意率达100%。依托政务服务网和相关审批服务平台,安徽省林业局加快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率超过80%。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委托下放,将办件量较大的“省际调运森林植物及其
    阅读全文
  • 近日,记者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镇南山矿区,顺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行驶至山腰处,碧绿开阔的凹山湖随即映入眼帘。凹山湖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开采历史、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凹山矿。如今,闭矿后的凹山矿,经过修复成为“网红”景观湖,碧绿的湖泊如同翡翠镶嵌在大地上,即便是烈日当空,仍有许多市民驻足观看湖景。凹山矿所在的向山地区是马鞍山市有名的铁矿集聚区,曾为马鞍山城市建设乃至我国钢铁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阅读全文
  • 2021年3月,安徽省全面启动了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安徽省亳州市从四个维度持续发力,全力推进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经秋季自查验收,2021年亳州市完成江淮运河两侧15公里范围内人工造林1.0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02万亩,建绿、插绿、还绿、增绿成效初现。一是建立工作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对涉亳州段江淮运河流域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废弃
    阅读全文
  •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东部,位列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全省现有鸟类17目55科3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29.5%;有陆生脊椎动物557种,约占全国种数的26%。近年来,安徽省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契机,持续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安徽已成为鸟类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升金湖、菜子湖、武昌湖、八里河等湖泊每年有超过30万只候鸟前来越冬。发挥林长优势建立管护体系秋日暖阳洒在菜子湖湿地,湖面波光粼粼,
    阅读全文
  • 10月24日,安徽省林业局油茶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潜山市经汇油茶专业合作社11年生油茶小班进行现场测产,亩产鲜果达1260.3公斤,再创历年新高。测产样地位于潜山市黄铺镇古墩村,是经汇油茶专业合作社2010年春季油茶造林基地,当年共造林500亩,选择其中一个小班的油茶林中间部分,作为历年测产固定标准地,面积1亩。2018年测产1105.9公斤,为往年最高单产,当时有油茶树122株,因密度大,2019
    阅读全文
  • 近日,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麻栎良种多目标选育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三等奖,为安徽滁州市首次获得此奖项。麻栎是滁州市乡土树种之一,栽培历史长达1500年。红琊山国有林场多年来对此树种进行培育,被列为国家级麻栎、栓皮栎林木良种基地,实现了麻栎产业化、规模化。麻栎良种多目标选育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有利于增加麻栎种植品种与规模,为滁州市麻栎种植提
    阅读全文
  •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依托丰富的杨木资源,大力发展板材加工、家具制造、智能家居等林业产业,高标准打造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促使林业产业跃居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效实现模式。厘清思路 高起点定位规划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以打造特色园区为目标,进行深层次建设。园区按照“一核两区一基地”的总体布局,分别明确核心区、集聚区、产业基地3类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智能
    阅读全文
  •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紧扣“五绿”任务,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用绿”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香榧、雷竹、油茶等基地规模达5万余亩,林下经济面积达15万亩。加快推进笋竹产业融合发展、香榧产业一体化,探索建立林茶复合经营模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等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区。“增绿”推进乡村环境宜居。扎实推进增
    阅读全文
  • 日前,国际竹藤中心与安徽池州高新区管委会代表签署了关于开展国际竹制品(池州)产业合作协议,双方明确要互为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研发机构,围绕竹产业技术指导与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当地企业安徽鸿叶集团和国际竹藤中心生物质新材料所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目前已成功研制并批量化生产竹壁钻孔式竹吸管,产品成本低、生态环保、性能优良
    阅读全文
  • 安徽省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纳入林长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十三五”期间,全省退耕还湿12.5万亩、拆除围网约1000万米、修复湿地30万亩。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安徽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将湿地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构建湿地保护网络。根据微地形状况,提出69种湿地植物配置正面清单;发布省
    阅读全文
  • 近日,在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上,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这是祁门县林业局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取得的又一成果。今年以来,祁门县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县情、林情和行业特点
    阅读全文
  • 近日,安徽省池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据测算,截至2020年末,全市碳储量达4510万吨,具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约22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东至县金寺山林场、石台县国有林场、青阳酉华林场发展潜力较大。池州市成立森林碳汇工作专班,综合运用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5种方法学
    阅读全文
  •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近日签约实施“林长制国元护林保”。该“护林保”主要承保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集体国家级公益林、集体商品林、生态护林员团体意外伤害、薄壳山核桃特色林产品等险种。作为安徽省首批“林长制国元护林保”示范区单位之一,全椒县财政、林业部门组成工作组,多次与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协商,制定了“护林保”实施方案,明确了“护林保”的险种、投保人、保险标地及保险责任、理赔支付等事项。实施“护林保”是
    阅读全文
  • 12月8日,安徽召开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对接会。目前,安徽已有6个县(市)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复,共计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45.2万亩,总投资268.8亿元。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和实施“五大森林行动”的重要抓手,对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编制、项目申报、建设标准、技术规程、采伐政策、风险管控、绩效评价、组织管理等均作出具体规定。安徽省林业局分别与
    阅读全文
  • 安徽省依托林长制改革,接续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2021年,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同比下降8.55%,病死松树数量下降24.97%,发病小班下降8.2%。《安徽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将全省有松林分布的12个市72个县级行政区域划分为重型疫区43个、轻型疫区6个、预防区23个。按照分区分类施策的策略,分别实施环黄山风景区靶向防控、重点区域围歼、疫区清剿和预防区阻击四大攻坚行动,有针
    阅读全文
  • 眼下,安徽省合肥市锦绣湖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园绿化样板段栽植已完成,正在进行地形整理、土壤改良、苗木栽植及园路施工。树木是锦绣湖公园的主角,树种经专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从全国各地挑选而来,包括香樟、白玉兰、黄山栾树、紫薇、红枫等。为了让这些习性各异的苗木在合肥扎根,锦绣湖公园内重要景观节点选用容器苗栽植,减少缓苗期,保证成活率,快速形成景观效果。由于本地土壤肥力不够易板结,为了让苗木更好生长,
    阅读全文
  • 淮南市曾是安徽省重要的煤矿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淮南市大通、九龙岗矿区大面积地面塌陷,形成了九龙岗-大通采煤沉陷区(简称“九大”采煤沉陷区),总占地面积约9.54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治理过程采取了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矿山迹地旅游观光四大模式,为治理开辟了新途径。一系列生态措施和工程实施,大大改善了采煤塌陷区结构性缺损、功能失调的生态环境,曾经的垃圾堆场变成坐拥青山绿水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