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苗网

|

安徽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安徽苗木资讯

安徽苗木资讯

  •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完成工程造林16192亩,其中完成城区东部山场绿化工程10253亩,长防林工程挖穴46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9亩,完成一般社会造林9760亩。平原绿化方面,全市完成绿色长廊建设工程70公里;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建设10万亩,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在完成城区东部山场一期绿化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二期工程,市财政拿出2400多万
    阅读全文
  • 2011年以来,肥东上下发动了一场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轰轰烈烈的城乡绿化大会战,从去年到今年先后引进和发动各类投资(含个人)178户,意向投资额4.92亿元。该县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作为带动和提升林业产业的主攻方向,从去年到今年先后引进和发动各类投资(含个人)178户,意向投资额4.92亿元。协议建设面积5.2万亩,投资规模1000亩以上的达17处,成功引进了安徽鼎和现代农业苗木基地、成都温江茶花基
    阅读全文
  • 这里原本是休宁县齐云山镇兰渡砖窑厂。因为紧邻慈张线,在“四大整治”活动中,砖窑厂被休宁县列为慈张线环境集中整治的一处重点。 2月17日,当记者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已是一处占地100亩的绿化苗圃基地。目光所及,彩旗迎风招展,“掀起绿色提升高潮,加快苗木产业发展”等横幅格外醒目。项目区一侧,已经植下的桂花、银杏、紫薇等树种亭亭玉立;另一侧,挖
    阅读全文
  • 反季节牡丹基地 牡丹的花期一般是四五月份,但在合肥大杨镇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基地,数千株反季节牡丹在数九寒冬妖艳绽放,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前不少人订购牡丹作为礼品,希望通过这种时尚的方式表达新年祝福,因为牡丹有花开富贵之意。 记者昨在基地花卉大棚看到,一株株牡丹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色彩缤纷,瑰丽无比。 “让牡丹在冬天开放,其实是人
    阅读全文
  • 1月5日,歙县雄村乡卖花渔村腊梅盛开,游客闻香而来。卖花渔村是徽派盆景的发祥地,一年四季花盛开,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拍照、游玩,还带去美丽的梅花、杜鹃花、腊梅花。据悉,卖花渔村种植梅桩有几百年的历史,品种有腊梅、绿梅、红梅,其中红梅的观赏色就有六七十种花色。
    阅读全文
  • 日前召开的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提出,要以服务林农、还利于民为核心,全面深化和推进集体林改配套改革,在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建立林权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等改革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 安徽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主持会议。 会议提出,各地各部门要以更好服务林农、更加还利于民为核心,切实理清深化改革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
    阅读全文
  • 8月27日,安徽省副省长梁卫国在省绿化委员会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成员会议上说,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强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力争到2016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 梁卫国说,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
    阅读全文
  •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先天优势,落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湿地资源,抓好保护,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已逾200亿元,人均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达1.3万元,在安徽省名列前茅。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62亿元,人均3.53万元。 自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共规划建设创森重点绿化工程171项,栽植各类树木
    阅读全文
  • 芜湖市住建委的杨志恒副主任是一个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老园林人,回忆起2000年左右的芜湖城市绿化水平,杨主任感叹和现在不能比。 十年改造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那个时候芜湖的城南和城东都还没有开发,市区主要局限在现在的镜湖区,我们只有赭山公园、汀棠公园、镜湖公园和神山苗圃,绿化树木档次都不高,都是一些香樟、枫杨等乡土树种,公园设施也比较陈旧,城市绿化行道树更是单一,法国梧
    阅读全文
  • 记者8月4日从省林业厅获悉,2012年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1.5亿元下达,支持我省150万亩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 我省2010年被列为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省,3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支持我省专项资金3亿元,要求落实森林抚育300万亩。目前,我省完成150万亩。据悉,森林抚育促进了森林质量提升和农民、职工收入增加。统计数据表明,抚育比不抚育的森林卫生状况及林分结构明显改善,林
    阅读全文
  • 今年以来,青阳县陵阳镇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繁荣为着力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倾力打造皖南生态名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建设成果。目前,全镇森林面积达20万亩,其中公益林9万亩,森林覆盖率63%。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陵阳河流域治理项目,着力改善水环境。加强“环九环山&rdq
    阅读全文
  • 安徽省池州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加快推进池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山水环绕、城乡一体、碧水蓝天的生态建设格局,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7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14%,绿化覆盖率达到61.57%,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57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61.35亿元。 据介绍,截至7月2日,池州市171项重点“创森&rdquo
    阅读全文
  • 以每年一度的中国(合肥)苗交会为平台,以建设好中国中部(肥西)花木城为突破口,构建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核心产业区,皖东、皖西、皖南、皖北产业区和以芜湖为中心的沿江产业带的“五区一带”大格局。 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核心产业区的具体规划为: 区域范围:以合肥市为主,包括巢湖市。 该区域交通、自然条件优越,产业起步早、规模大,科技力量、人才优势明显。 发展思路:以培育城
    阅读全文
  • 中山杉是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具有耐水湿、盐碱,抗风力强,树形美观等特点。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的淮南、合肥等地开始批量种植中山杉,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为我国5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遇到了污染严重急需治理的问题,国家为此投巨资启动四大生态修复工程,其中重要一项是滨湖生态湿地建设,首当其冲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三四年前,安徽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就从靖江市国
    阅读全文
  • 日前,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规划方案由省林业厅编制完成并上报省政府。规划提出,安徽将在5年内完成造林1020万亩。 今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长期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成片宜林地面积已不多。为此,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提出林
    阅读全文
  • 针对近期芜湖市来巢城购买成年名贵苗木的问题,在昨天下午的大建设工程建设总结会上,巢湖市政府分管负责人批评有关部门强化保护城市苗木意识不强,“城市的苗木资源都要好好保护和利用,树立这样的意识才能建成生态城市。” 如今,各城市都在大规模植树增绿,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苗木资源特别是大胸径的成年名贵苗木越来越紧俏。因此,这几年很多树贩子到农村买树,再运到上海等大城市高价转卖。随着成年名贵苗木资源越来
    阅读全文
  • 苗木花卉产业是合肥一个重要的“金色”产业。尤其是植树造林中,合肥通过引进企业大户参与,改善了我市苗木品种单一、品质较差的弱势。记者昨日获悉,一个总面积达2600亩的精品苗木基地正在巢湖岸边的肥西县严店乡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较大的精品苗木基地。 “这一车红豆杉有近1000株,是我们从浙江龙泉的基地运过来的。”该苗木基地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
    阅读全文
  • 阳春三月,龙舒大地群山披翠,万木吐绿,随处可见广大林农栽植、修枝、管护的忙碌身影。近年来,舒城县紧紧围绕“环境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以经济效益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现“造林——富民——再造林”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增绿”与&
    阅读全文
  • 较近游客们前去肥西紫蓬山游玩,沿山路便可看到一尊尊新雕像。据了解,刘铭传等6位淮军将领雕像已于近日“入住”紫蓬山新山门南侧的淮军文化园,后期,李鸿章雕像也将“入住”。 据悉,紫蓬山淮军文化园是全省首个以淮军将领雕塑为主题的雕塑园,目前正在进行草坪绿化工作。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生态园林、小型广场、游步道、名人雕塑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历史人文游
    阅读全文
  • 蜿蜒入境的滁河,纵横交错的农田,绵延的水杉大道……“绿色滁州行动”吹响了扮绿城市的“集结号”,“大滁城”处处呈现出绿意。近日,记者从南谯区林业局了解到,为改善滁河流域生态环境,滁州将打造较大的水杉生态林网保护区,在滁河两岸构筑一道“绿色屏障”,并通过保护区的建设
    阅读全文